2024年扬州市隧道管理处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扬州市隧道管理处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在2025年度,我们处紧密围绕市城乡建设局布置的任务,以“畅平舒美”为总目标,遵循“讲规矩、密协同、严执行、重积累、见成效”的总体要求,认真执行城市隧道及下穿通道的维护和管理等任务。我们始终将文明单位的创建融入到隧管工作的全过程中,基于“2015-2016年度扬州市文明单位”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推广新时代风尚方面,我们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体职工践行文明新风尚。
1. 加强理论学习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利用道德讲堂、支部党课、政治学习会等平台,2017年度共举办“我是党课主讲人”专题党课10次,集中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等主题学习会8次,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活动3次。
2. 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每季度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通过组织“立廉洁家规、树廉洁家风、传廉洁家训”主题学习会、家风故事分享会、家训征集等活动,引导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家风,积极营造“德治礼序、风清气正”的单位风气。
3. 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动力,发挥隧道管理职能,成立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组织文明交通引导、环保行动、七一宣传等志愿活动共15次,参与人员达99人次,人均志愿服务时间均超过25小时,切实引导全体员工以实际行动传播文明风尚。
二、在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为确保隧道平安顺畅运行,我们严格执行全年24小时岗位值守、每月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每日定时巡视隧道等制度,并从以下几点不断优化管理服务职能。
1. 隧道运维技能大赛常态化。自挂牌以来,每年定期举办隧道运维管养技能大赛,面向瘦西湖隧道全体运维管养人员,对机电故障排查、监控系统操作、消防应急处置、运维车驾驶技术等项目进行考核,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为打造有活力、高素质的扬州城市隧道运维管养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2. 联防联动机制完善化。为提高突发事件及灾害恶劣天气应急处置能力,我们严格按照隧道应急处置预案,遇险情时第一时间与属地交警、消防、急救中心等相关部门专线联系,确保隧道应急处置工作的及时性和专业性。今年,瘦西湖隧道被列为省级反恐重点目标单位,为提升应对暴恐袭击的防范和处置能力,我们与属地公安机关签订警民联动协议书,并细化工作措施抓落实,确保人防力量到位、物防设施齐备。
3. 隧道消防综合演习专业化。每年夏季联合属地公安、消防、急救中心、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开展瘦西湖隧道消防综合演习,通过情景模拟和现场处置,明显提高了隧道运维管养人员面对隧道突发状况的协调配合和综合处置能力。
三、在推进单位文化建设方面,立足隧道管理事业实际,结合隧道管理工作特色,多措并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1. 建设学习型单位。围绕学习型单位建设目标,积极开展隧道运维业务知识讨论会、读书分享会、“迎接十九大、做合格党员”征文、“赛党课展风采”演讲比赛以及政治学习会,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知识、党性修养、文学涵养等水平,打造健康向上、积极奋发的隧道运维管理团队。
2. 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定期开展羽毛球、瑜伽、非洲鼓、跑步等各类兴趣小组以及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并结合中国传统佳节,精心组织职工大舞台、新春联谊会、趣味运动会等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上级部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2016年在团市委组织的青年运动会中获得拔河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2017年在市机关工委组织的健身体育节中荣获两个集体项目第一的好成绩。
四、在提倡社会公益方面,围绕市文明办工作要求,我们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责任到人,积极推动单位主体发挥社会公益价值。
1. 牢抓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对照市文明办具体工作要求,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直接抓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坚持把文明单位建设工作列入我处年度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制定总体计划,具体到每个领导、每个员工;三是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制定“每月一交流半年一考评”的检查考核办法,并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在单位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处张贴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2. 细抓志愿服务工作。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我们积极组织全体人员注册为志愿者,并制定2017年度志愿服务计划表;结合隧道管养工作特色,成立文明交通劝导、普法宣传、十九大精神宣贯、铲冰扫雪等志愿者小分队,推动志愿服务多样化;组织员工参与“慈善一日捐”、“爱新姐妹10元捐”、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
五、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工作方式不够生动、新颖。我们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文明创建工作的文件精神,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但未能充分发挥年轻职工较多的优势,开展创建工作时创新性不足。下一阶段,我们将积极调整、优化更新,形式上更加生动活泼,在内容上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注重团队力量,群策群力,引导全体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共同参与,扎实推进文明工作快速发展。